当前位置:首页 > 现货

减产预期升温,白糖会否极泰来吗?

2019-03-25 17:24:31 6370

春节以来,颓靡已久的猪价终于步入上行轨道,而“猪”也正式飞上了天,在别人还沉浸在猪肉狂欢中时,不管你是否完美赶上或者错过了猪周期行情,面对市场的热流涌动,都该重拾急流勇退的勇气,及时探索下一个新的方向!所以今天不说猪肉,说白糖!

春节以来,颓靡已久的猪价终于步入上行轨道,而“猪”也正式飞上了天,在别人还沉浸在猪肉狂欢中时,不管你是否完美赶上或者错过了猪周期行情,面对市场的热流涌动,都该重拾急流勇退的勇气,及时探索下一个新的方向!所以今天不说猪肉,说白糖!

对白糖我们都不会陌生,正是家中必备的白砂糖。它的主要生产原料是甘蔗和甜菜,以甘蔗为主。而甘蔗原产于印度,是亚热带和热带农作物,最适合栽种在土壤肥沃、阳光充足、冬夏温差大的地方。

目前界甘蔗种植面积最大的国家,依次是巴西、印度、泰国、中国等,我国尤以广西为主,其白糖产量占到全国60%左右。甜菜目前约80%生产于欧洲国家。

白糖经过连续两年的下跌,目前国际白糖价格持续在低位徘徊,上下围绕12美分/磅。大部分糖厂已经在亏损,或在步向亏损的道路上。2019/2020白糖新榨季马上就要开始,新的一年里,白糖的行情也许会有一番波澜壮阔,值得潜伏和关注。

1、靠天吃饭的白糖业

行业有老话:工业品看需求,农产品看供给。

白糖作为农产品,对供给端的变化自然十分敏感。恶劣的天气则会直接影响农作物的生长,进而影响白糖供给,可以说也是个看天吃饭的行业,甘蔗种植户一旦遭遇天灾人祸,就容易陷入绝境,产量下降是必然的!

而最容易造成这一可能的不外乎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带来的灾害影响。

厄尔尼诺现象是因为从大西洋东岸刮来的东南季风减弱,造成大洋西岸东南亚和大洋洲干燥少雨,甚至出现旱灾。而大洋东岸,南美洲的巴西降水增多,甚至出现洪涝灾害。

而拉尼娜现象和厄尔尼诺现象相反,而且比正常情况要恶劣。沃克环流增强,东南信风强度比正常要强烈的多。造成大西洋东岸国家,比以往更加少雨干旱。而西岸国家,则是台风不断,暴雨连天,严重的洪涝灾害频发。

而我国在大西洋西岸,厄尔尼诺时干旱,拉尼娜时洪涝、台风等。

马上就是4月份,全球新榨季也将正式从巴西开始!与此同时,不妨也看一下全球白糖榨季的时间表:

巴西榨季时间:每年4月开始到11月结束。印度榨季时间:每年11月到次年9月结束。

泰国榨季时间:每年11月份到次年1月份结束。中国榨季时间10月份到次年4月份结束。

美国榨季时间10月份到次年4月份结束。欧洲甜菜榨季时间:7月份到次年1月份。

2、白糖的产业链及属性

先从产业链说起,白糖生产的上游是甘蔗和甜菜压榨,中游是压榨制糖厂,下游是食品饮料行业。

甘蔗作为白糖产业链上游并具有食用和工业用途的农作物,是典型的宿根植物,宿根可生长2-3年。2-3年宿根蔗面积占比在20-30%之间,1年宿根甘蔗面积占比大。甘蔗宿根性普遍较差也就导致了我国甘蔗种植成本偏高。

白糖和其他农产品不同,具有多重属性。

白糖的农产品固有属性。糖的价格在自然周期的基础上变动,通过糖产量就能判断糖的自然周期。全球糖料以蔗糖(80%)、甜菜(20%)为主,甘蔗、甜菜的种植面积、单产水平、出糖率尤为重要。其中单产和出糖率还需要考虑种子、机械化程度和天气。甘蔗是宿根性植物,存在非常明显的周期性,国内主要以3年期宿根蔗为主,增减产周期一般也为三年。目前2018/2019年榨季正是中国增产周期第三年。

白糖还会受石油价格影响,具有能源属性。石油价格上升,巴西就会提高制醇比,而减少压榨制白糖出口。同时白糖作为重要出口大宗商品,还会受到汇率影响,当美元升值,雷亚尔、卢比贬值,将有利于白糖出口,从而促进供给增加,间接对糖价施压。汇率和原油价格变动甚至会间接影响产糖大国的进出口政策和制糖比等,需要密切关注美元的高位拐点。

3、白糖的产量周期

通过对1980-2019年我国40年榨季的白糖产量进行统计发现,我国白糖产量有明显的周期性分布规律。因为白糖的主要生产原料是甘蔗,而甘蔗是一种宿根性植物,栽种一次,好的生长情况下,可以持续生长3个榨季。所以理论上一个完整的白糖产量周期是5-6年。

研究显示,白糖增产年份数要明显大于减产年份数,多数情况是增产3年、减产2年。在我国实际种植甘蔗情况,和理论甘蔗周期符合性很强。统计表明,到目前为止,我国白糖周期规律明显。

然而,从巴西(全球最大的白糖生产国)白糖从2000到2019年的产量统计发现,巴西白糖产量也存在类似周期性特点,但是时间规律不明显。

同样的,印度(全球白糖第二大主产国)的白糖产量也呈现周期性,但是周期的时间循环不稳定,规律不明显,因此可以判断人为因素也可以变周期的时间,调整增减产的时长。

过去几十年,中国种植甘蔗的主要是农户栽种。个体农户栽种面积大,机械化面积小,企业化种植面积小。没有形成集约化生产,造成白糖生产成本较高,平均高于印度、泰国成本2000元/吨。这可能也是造成我国目前甘蔗周期性明显的原因。

2015-2020年糖料蔗主产区发展规划中指出广西糖业正式纳入国家战略、国家行动方案。在未来几年内,广西主产区,将建成1150万亩甘蔗保护区,实现机械化,提高科研实力,未来几年逐步实现甘蔗机械化、高科技化,建立国际甘蔗博览会和国家级白糖产区。力争2020年,甘蔗生产机械化80%以上,产糖集中度达50%以上。

我们可以看到顶层设计对广西糖业的重视,未来广西白糖将有望实现逆糖周期的可能,以往的产量周期规律将不再明显。打破陈旧局面,未来更加值得期待!

4、白糖的供需格局

巴西是全球最大的白糖生产国家,也是白糖出口第一大国,2018年产量被印度超过。巴西主要用甘蔗压榨生产白糖,主要甘蔗生产地区位于巴西的中南部,产糖量占巴西90%。

2018/2019榨季,巴西的甘蔗产量下降,导致全球糖供应糖价格持续低位,而石油价格前期高涨,使更多的甘蔗被用于乙醇生产。出口市场份额也在下降,库存和消费相对变化不大。随着去年10月以来美原油价格持续走低,甘蔗制乙醇利润率下降,国内乙醇价格将面临替代冲击,2019/2020榨季维持高制醇比难度偏大。

可以说印度目前是全球糖价不稳定的最大因素,受中央计划经济影响很大印度白糖价格由政府制定,不确定性强。加上选举等因素,一般官员为了讨好农民,会提高白糖收购价格。甘蔗种植户是印度大选的投票主力,因此印度蔗价的制定夹杂着浓厚的政治色彩。

自09/10榨季以来,无论糖价涨跌,印度甘蔗价只升不降,农民种植收益不断企高。正因此,糖价下跌无法传导至种植端,除非恶劣天气影响,否则印度甘蔗种植面积很难出现萎缩,这也使国际白糖熊市更加漫长。目前印度白糖目前仍处在增产周期,预计2018/2019年印度的产量将增加180万吨,达到的3590万吨,这是15年来首次超过巴西的白糖产量。

2019年5月前印度将迎来大选,印度最近又颁布一项政府法令,将精炼糖出厂最低价自29卢比/千克上调至31卢比/千克,帮助提高本国的零售价,以帮助亏损的糖厂还清拖欠甘蔗种植户的货款。一方面,国际价格低于印度价格,出口没有吸引力,将间接导致印度出口减少;另一方面,这将继续鼓励提高本国的产量。

过去的两个榨季已经使印度白糖成功跃升为世界白糖老大哥,但是需求一旦失衡,大量的白糖必然会影响印度全国经济。

欧盟各国主要是甜菜产糖,目前不是影响全球糖价的主要力量。目前也属于小幅减产,预计欧盟的产量将下降140万吨,至1950万吨。由于供应减少,预计出口将减少60万吨至300万吨。由于进口和消费保持不变,库存将收紧。

我国目前属于增产周期的第三年,今年预计白糖产量1080万吨。日前广西最大制糖企业南宁糖业的经理接受记者采访曾说,该企业现在每压榨一吨白糖成本是5600元,竟然高于目前现货价格5200元/吨,目前仍在亏损经营。

我国白糖产量基本平均产量在1000万吨,而需求平均1500万吨,供需缺口约500万吨,依赖于进口补充。白糖价格受国际糖价影响较大,长时间全球白糖供给大于需求,白糖价格持续走低。我国白糖生产成本一直高企,相对于巴西、印度等国没有优势。

目前国内大量糖厂有银行贷款、债券到期需要还款,亏损运营,使不少糖厂推迟了压榨,如今恢复压榨也是勉强支撑,预计短期糖价仍将以底部盘整为主!目前世界白糖供给缺口不大,糖价不确定因素较多。

5、减产预期升温,白糖会是下一个“猪周期”吗?

根据USDA美国农业部数据,2018/2019年,全球白糖产量1.86亿吨,全球需求1.77亿吨,库存5285万吨,总体供大于求。根据全球ISO报告,18/19 榨季全球食糖产量下降,全球食糖供应过剩64万吨,低于预期217万吨。由于国际糖价长期生产者成本维持在低位水平,ISO 预计19/20 榨季全球食糖供给将由过剩转为短缺,说明全球糖市过剩预期减弱,基本面逐步好转。

2019/2020新榨季,预计白糖会进入减产周期,全球目前已经有巴西、泰国、欧洲开始减产。除去印度增产,预计新榨季全球糖价将进入全面上涨期,时点预计出现在今年下半年。

全球多家机构已表示,预计今年6月份后,糖价将全面进入上升周期。熊牛交替之年,注定也是白糖不平凡的一年。随着减产预期的升温,巴西步入开榨期,重点关注可能出现的厄尔尼诺或拉尼娜天气情况、各主要产糖国进出口、国家补贴和生产政策以及各国汇率和石油价格变化。

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上天。周金涛说过人生就是一场康波,风水轮流转,此刻潜伏和关注,也许下一个“白糖周期”就在不远的地方呢?

关键词: 白糖现货

上一篇: 12家顶级投行最新大宗商品营收业绩背后:这一隐忧恐触发市场危机!

下一篇: 亚洲煤炭和LNG价格下滑 给石油市场敲响警钟

声明本站分享的文章旨在促进信息交流,不以盈利为目的,本文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承担任何责任。部分内容文章及图片来自互联网或自媒体,版权归属于原作者,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图表及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如无意侵犯媒体或个人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站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未经证实的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任何投资和交易根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在线咨询 分析顾问 微信客服
扫一扫添加微信
广告合作 Top
长按图片 添加微信公众号